淡化也好,轉向也可,迴避也罷,至少都顯示出國民黨內有志2024者正試圖走出一條能被台灣人接受的新路。
美國已經完全禁止其銷售和進口,理由是「對國家安全有不可接受的風險」。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最新數據,2021年的全球影片監控市場價值約350億美元,而這兩間企業就佔了三分之一以上。
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,並受到刑事追究。這種價格差距在競爭規則中很難解釋。《紐約時報》調查報導:中國蒐集公民個資與DNA數據庫長保威權統治 TikTok風暴:為什麼一些國家認為中國科技公司會帶來安全風險? 美對中發起「晶片戰爭」占上風,分析師:華府要打趴中國科技企業,就是這麼容易 一切都跟政治有關: 華為對全球化心死,外媒分析華府如何將其趕出歐洲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文:德國之聲中文網 海康威視和大華這兩家中國影片監控大廠正在主導影片監控業務。雖然西方的制裁對海康威視和大華的營運影響難以評估,但對其產品的總體需求不太可能很快減弱。
她以德國為例解釋,無論這些系統是在哪裡製造的,目前它們大多沒有定期更新,導致很容易遭受到網路攻擊。「如果我們看一下中國的法律,就會發現這顯而易見」,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(Merics)的研究員哈麥迪(Antonia Hmaidi)說:「每個中國公司都必須與政府合作,並在必要時交出數據,這包括存儲在中國國內以及在國外收集的數據。馬克宏的發言正值台海衝突升溫之際,中國軍方昨日方結束在台海附近的軍事演習,單日偵獲91架次共機,創下單日侵擾台海共機數量最高紀錄。
本次聯合軍演發言人洛希科(Michael Logico)表示,兩軍將在菲律賓西部三描禮士省(Zambales)水域展開聯合空襲砲擊行動,擊沉一艘約61公尺的目標船隻。對此,立法院朝野黨團今日發表共同聲明,代表我國人民對中國軍演表達嚴正抗議,要求中國當局應立即停止對我國的武力恫嚇,並呼籲國際社會共同譴責中國當局的野蠻行為,包括民進黨、國民黨、民眾黨、時代力量等跨黨派立法委員都連署簽名。延伸閱讀 歐媒:馬克宏迎合中國稱歐洲不應因台灣捲入美中衝突,政壇學界批「危險的天真」 30多位跨國議員連署批馬克宏不代表歐洲,學者:台灣多加經營邦交國和鄰國更重要 馬克宏稱歐洲不捲入台海議題引發國際砲轟,推特創新詞「macroning」諷賣友求榮 菲美史上最大規模「肩並肩」軍演,學者:台海局勢是關鍵考量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美國和菲律賓年度軍演「肩並肩」(Balikatan)於4月11日到28日在菲律賓多地進行,有超過1萬7600多名美菲軍事人員參與,人數是去年軍演的近兩倍,是兩國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習。
另外澳洲國防軍也派遣111位澳洲軍人參與。美國駐馬尼拉大使館表示,這是測試兩國在聯合實彈射擊、情報資訊共享、機動部隊通訊與兩棲作戰等方面的能力。
由於三描禮士省面向南海,與台灣海峽隔海相望,可能會引起中國的警惕,但菲律賓軍方官員表示,此次演習旨在加強菲國海防,並不針對任何國家台灣與菲律賓地緣關係密切,我國樂願與菲律賓等理念相近國家推動各項領域的合作,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及和平繁榮。針對美菲肩併肩聯合軍演(Balikatan),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,美菲聯合軍演再次展現美國及菲律賓對印太區域安全及穩定之重視,外交部對此表示肯定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其中更有54架次逾越中線及進入西南、東南空域,包括山東號艦載「殲15」型機,首次侵入東南防空識別區。馬克宏日前結束訪問中國的行程,在返法專機上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歐洲要「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」,強調歐洲戰略自主、不應跟隨美國,在歐洲引發強烈反彈。不過在受到中國的抗議後,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昨日公開保證,不會容許菲律賓的基地用來發動任何攻擊,強調允許美軍使用基地的唯一目的,是在菲律賓需要任何協助時派上用場。對此,立法院朝野黨團今日發表共同聲明,代表我國人民對中國軍演表達嚴正抗議,要求中國當局應立即停止對我國的武力恫嚇,並呼籲國際社會共同譴責中國當局的野蠻行為,包括民進黨、國民黨、民眾黨、時代力量等跨黨派立法委員都連署簽名。
馬克宏的發言正值台海衝突升溫之際,中國軍方昨日方結束在台海附近的軍事演習,單日偵獲91架次共機,創下單日侵擾台海共機數量最高紀錄。延伸閱讀 歐媒:馬克宏迎合中國稱歐洲不應因台灣捲入美中衝突,政壇學界批「危險的天真」 30多位跨國議員連署批馬克宏不代表歐洲,學者:台灣多加經營邦交國和鄰國更重要 馬克宏稱歐洲不捲入台海議題引發國際砲轟,推特創新詞「macroning」諷賣友求榮 菲美史上最大規模「肩並肩」軍演,學者:台海局勢是關鍵考量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美國國務院今日宣布,國務卿布林肯(Antony Blinken)計劃將在本週陪同總統拜登(Joe Biden)訪問英國和愛爾蘭,然後將前往越南及日本。Military bases that host US troops and logistics will not be a staging ground for offensive operations, President Ferdinand Marcos Jr. says in response to Chinas claim that the temporary stationing sites are a threat to regional stability. https://t.co/j91SPtl9af — CNN Philippines (@cnnphilippines) April 10, 2023 和馬克宏做出區別,外媒:美國正團結亞洲盟友 除了與菲律賓進行軍演,美國近期在外交上也顯示團結亞洲盟友的意圖。
共同聲明重申,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的國家,這是台灣海峽兩岸多年來的現狀與事實,台灣人民與政府有權與其他國家進行正常交往,並透過國際參與對國際社會作出貢獻,中國當局無權阻撓,亦無法改變台灣人民走向世界的堅強意志。美國和菲律賓年度軍演「肩並肩」(Balikatan)於4月11日到28日在菲律賓多地進行,有超過1萬7600多名美菲軍事人員參與,人數是去年軍演的近兩倍,是兩國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習。另外澳洲國防軍也派遣111位澳洲軍人參與。美國駐馬尼拉大使館表示,這是測試兩國在聯合實彈射擊、情報資訊共享、機動部隊通訊與兩棲作戰等方面的能力。由於三描禮士省面向南海,與台灣海峽隔海相望,可能會引起中國的警惕,但菲律賓軍方官員表示,此次演習旨在加強菲國海防,並不針對任何國家。上週,菲律賓宣布美軍將能夠使用菲律賓另外4個軍事基地位置,其中一個位於呂宋島北部,距離台灣僅 400 公里——這與馬尼拉此前推動改善與中關係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。
共同聲明強調,中華民國總統出訪友邦,過境美國,為多年來的外交慣例,從李登輝、陳水扁、馬英九前總統至蔡英文總統已經有51次,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。Photo Credit: Google Map 紅色虛線為菲律賓三描禮士省,三描禮士省西面南海,西北方為台灣海峽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這是美國在亞洲最新一次的火力展示,外媒認為這樣的行動將會激怒中國。
《法新社》指出,美國一系列團結亞洲盟友的行動,接在法國總統馬克宏(Emmanuel Macron)近日發言之後。本次聯合軍演發言人洛希科(Michael Logico)表示,兩軍將在菲律賓西部三描禮士省(Zambales)水域展開聯合空襲砲擊行動,擊沉一艘約61公尺的目標船隻。
另有共艦9艘次在台海附近。美國和菲律賓今(10)日啟動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,其中包括實彈演習,並在南海和台灣海峽對面的水域擊沉目標船隻。菲律賓德拉薩大學的專家卡斯特羅(Renato Cruz De Castro)就指出,如果中國和台灣之間的武裝衝突在台海爆發並加劇,菲律賓幾乎沒有機會避免隨之而來的後果,包括影響可能包括大量難民湧入、在台的菲律賓移工必須迅速返國,以及衝突蔓延至呂宋海峽甚至呂宋島北部。US, Philippines hold largest war drills near disputed watershttps://t.co/9Mkz3zEI4c — Military Times (@MilitaryTimes) April 11, 2023 這也是美菲首次在海上進行實彈演習。
布林肯接著將出席在日本輕井澤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(G7)外長會議,屆時他和各國外長會討論一連串全球性議題,包括俄烏戰爭與印太地區的問題。中共環台軍演最終日:單日偵獲共機91架次創新高,山東號航母艦載機「殲15」首次侵入防空識別區 直到今日,台海附近仍偵獲共機26架次,包括殲10、殲16、蘇愷30、空警200等各機型,其中14架次逾越中線及進入西南空域執行戰備警巡。
立法院感謝國際友邦長期關注台海和平及支持台灣走向國際。布林肯將隨拜登於本月11日至14日出訪英國和愛爾蘭,隨後他會前往越南首都河內,與越南官員舉行會談,並慶祝美越兩國建立全面夥伴關係10週年
而「哈瓦那效應」的起源,就是卡斯楚在1959年掌權後不久,就下令禁止進口車輛和汽車零件,導致古巴到處都是舊車、老車,所以去過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人,看到都市裡好多古董車,彷彿回到過去般,以為哈瓦那充滿「復古情懷」,但其實這一切都是迫不得已。福特汽車開第一槍:裁員。
文:Christine Chien 歐洲時間2月14日,歐洲議會以340票贊成、279票反對、21票棄權,通過了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達成的《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》。支持者聲音 歐洲汽車工業有了「時間表」,就可以將生產重心轉向電動車,同時帶動相關投資,以協助對抗來自美國與中國的競爭。歐洲未來可能會出現「哈瓦那效應」(Havana effect),也就是若實施燃油新車禁售令,民眾因為買不到或買不起電動車,就繼續駕駛老舊燃油車,或是購買二手燃油車。歐洲福特汽車宣布裁員3800人,其中的3600人來自德國和英國,被裁掉的原因就是福特汽車公司將要往電動車方向發展,任務調整後一些工作崗位便不再需要人力。
但如果仔細注意歐洲議會的「票數」,不難發現其實投票情況並非「一面倒」,尤其受到最大團體保守派議員大力杯葛。」「中國製的電動車已是很好的車,價格也越來越親民,我們不能輸,我們不想把汽車產業拱手讓人。
種種始料未及的後果,成了電動車發展下的「沈痛代價」。反對者聲音 無論是歐洲汽車工業,還是使用汽車的民眾,都還沒準備好如此猛烈地、如壯士斷腕般的切斷燃油車的一切,最直接的衝擊,就是數以百萬個與燃油車有關的工作(光德國就有60萬人從事燃油車相關製造業 ),你要從事這些工作的人該何去何從? 有議員宣稱駕駛電動車成本較低,但這說法已經因為能源價格不斷飆漲而「無效」(倚賴能源進口的歐盟是俄烏大戰下的最大苦主),尤其現在電動車售價普遍都比燃油車來得貴,「電價」也不斷上漲。
福特汽車其實去年夏天就在美國裁員8000人,這些被裁掉的人力原本幾乎都是從事燃油車組裝工作。法案通過後,福特汽車開出第一槍。